入局Tiktok電商,占取兩萬億市場

入局Tiktok電商,占取兩萬億市場

我們都知道消費者在線上購買東西時,會有三個基本的決策要素:1.需求點;2.接觸點;3.信任度。

比如我的電腦壞了,又修不好,那我不得不買一個新的,這就是一個需求點。

但是在哪裏買呢?去天貓或者去淘寶?當我進入到這個平台時,這就是接觸點。

這家店這麽便宜,真的嗎還是假的?還是在那家官方旗艦店買?。這就是信任度。

就是這樣:需求點、接觸點、信任度。三要素缺一不可,才構成了完整的購物程序。然而,當消費者購買東西時,這三個元素會以三種不同的順序出現。順序不同,所選擇的消費平台也不同。

下面我們就看看不同類型電商的具體區别:

1.傳統電商:需求→聯系→信任→購買

所謂傳統電商,指的是以亞馬遜爲代表的基于平台的電商模式。傳統電商業務的出發點是消費者具有明确的購物需求,整個購物路徑是“需求-搜索-購買”的這種模式。消費者首先有購買某種産品的需求,這是由他們自身各種生活場景觸發的。當消費者産生需求後,他便會打開亞馬遜搜索關鍵詞,就會看到各種對應的産品展示。亞馬遜根據平台的排名規則和千人的展示邏輯,消費者會看到貨架式的展示。然後根據銷量、好評、描述、綜合評分等來決定是否信任商家和産品。比較各種産品後,最終下單完成交易。這是傳統電商的基本邏輯。

比如客戶想買一個風扇,打開亞馬遜,輸入關鍵詞,比較選項,最後下單。這是傳統的電商。

2.興趣電商:聯系→需求→信任→購買

所謂興趣電商,就是以TikTok爲代表的電商模式。興趣電商圍繞内容展開,通過不特定的内容激發客戶的購物興趣。整個購物路徑是“興趣-需求-購買”模式。

首先,平台推送内容推薦機制,識别用戶興趣,通過場景内容找到精準目标客戶。然後,通過用戶對内容的持續關注,用内容來激發用戶對産品的使用期望和情感共鳴,從而激發客戶的需求,最終完成交易。

許多女孩喜歡逛街。購物中心是一個接觸點。在你進去之前,你必須有你想買的東西嗎?不确定。我隻想四處走走。

“逛”的本質是消費“内容”。看看這頂,很漂亮。看看這件衣服,也很漂亮。逛逛,這個“購物”就是對時尚、流行、潮流内容的消費。

觸點産生内容,内容讓用戶想“去購物”。而凡是用戶有“去購物”欲望的地方,都适合“内容電商”,因爲他們在購物的時候,突然被内容所感動,激發了他們原本沒有的需求。

Tiktok和逛街的原理其實都是一樣的,都在一個五彩缤紛的世界裏,漫無目的的走着,想看什麽就看什麽。

營銷中有一句話,客戶買的不是産品本身,而是産品能解決的痛點。

電子商務的興趣不是客戶的自發需求,客戶一開始就沒有購買産品的動機。對電子商務的興趣并不是受信任的聯系人激發的需求,而且客戶根本不知道發布視頻的博主到底受不受信任。興趣電商是場景化内容釋放的潛在需求。這個電商市場是傳統電商和社交電商之外的增量市場,市場空間非常有想象力。

社交電商:信任→需求→聯系→購買

所謂社交電商,是指網紅、KOL、名人通過社交工具(Facebook、Snapchat、WhatsApp、Telegram、Tumblr、Discord、Twitter等)生産内容,推薦具有其個性代言的産品,往往對用戶有超強的粘性。

用戶關注已久的健身博主換了個杯子,好看,好用,好玩。哪怕低頭看着手中的杯子用着也還算不錯,但心裏還是會有一個想法:我鍛煉的時候也需要這樣一個運動杯!正好博主在評論區分享了購買鏈接,現在下單還有私享優惠,好吧,用戶心裏會有這樣一個思考過程“我關注的博主真好,不會以次充好作弊騙我。”你就會直接從鏈接購買。

因爲“信任”,一旦有“需求”,他就會主動尋找自己的“聯系人”。

因此,在社交平台上賣東西的核心是建立高度信任的人格。熟人社交工具,最适合建立人與人之間的信任。隻要建立了信任,别人就會在需要的時候想到你。即使是因爲信任,隻要你賣我買的東西,我就會一路走來。

2022年風起雲湧,在這複雜的事局中誰能突破成功?要說可能,那我首推Tiktok。

TikTok有很大的想象空間,跨越了興趣電商和社交電商的領域。想吃這塊蛋糕,就得有實權。需要比較的點包括平台創建者的數量、用戶數量、内容的豐富度和質量、推薦的分發技術。隻有具備了這些,我們才能服務好用戶和商家,在激烈的電商競争中取得突破。

對于商家來說,興趣電商的興起意味着更嚴峻的考驗。不僅要選擇符合用戶興趣的産品,還要通過豐富的内容來表現産品的興趣,同時也意味着有更多的發展和崛起的機會。

TikTok作爲興趣電商市場,尚處于發展初期,與傳統電商生态存在較大差距。同時,如果興趣電商要避免停留在概念層面,剛入市的合作夥伴要耐心、有遠見,注重治理和質量 ,并注重超越純GMV數字的更實用的用戶體驗,讓興趣電商真正成爲增長引擎。

你,入局了嗎?

0
沒有賬号? 注冊  忘記密碼?